欢迎访问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职工之家
职工之家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职工之家 > 正文   
穿越浮嚣,宁静自来——走进经理张学广教授和他的新作
发布时间:[2019-02-06] 阅读次数:[]

转眼间我们已经告别了2018年,迎来了2019年。新年,当然是和新书更配啦,用一本好书开启自己的2019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所以,小编就要在这里为大家隆重推荐经理张学广教授的新作《浮嚣与宁静——人生哲言录(二)》!这一次,我们还特别邀请到张教授与大家畅聊作品背后的那些事儿。大家一起先睹为快吧!

undefined

undefined


自述:张学广教授

采访:刘郑宁

 

01

 

Q:我们注意到,这本《浮嚣与宁静——人生哲言录(二)》是您之前出版的《迷雾与澄明——人生哲言录(一)》的姊妹篇。“迷雾”与“澄明”、“浮嚣”与“宁静”,由反义词构成的题目里是否蕴藏着您特别的思考呢?

 

是的,从两本书的标题我想说明人生的矛盾处境和由此及彼的可能性。人的一生时时处处充满着矛盾,你无法完全摆脱它们,只能尽力解决甚或调解它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要到达的目的地,而除了外在的功名利禄,内心的蓄积、历练、超拔和淡然是人生最终应该到达的境地。“澄明”和“宁静”是我认为人生应该达到而我自己也力图达到的两步境界,尽管从它们的起点“迷雾”和“浮嚣”出发,需要一个漫长的洗练过程。我自己正是曾经穿过、也正在穿越这些困境,才触发了思考和表达的激情。这两本书实际上是我寻求自我解脱、整理自己经历、提供前行希望的一些索解。如果能对别人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也是在他们已经有了某种经历之后的事情。

undefined

(内心如学校里的玉兰湖一样“澄明”和“宁静”)

 

02

 

Q:《迷雾与澄明——人生哲言录(一)》和《浮嚣与宁静——人生哲言录(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两本书之间的联系在于,第一有共同人生主题,都想对人生提供点点滴滴的解析,第二风格基本相同,都有一定的散论性质,第三格调大体一致,以正面引导为主。它们之间的区别,起始于篇幅限制,第一本多以140字为一节,因而更加凝练而近乎诗词,第二本以500字为一节,略有展开而更近于散文。两本书都是新媒体的产物,也属于我人生反省的同一阶段,所以以各自的风格共同展示我在人生摸爬滚打的这一阶段的心灵觉解。

 

03

 

Q:书中的六章分别为“历练”、“情感”、“思想”、“人际”、“社会”、“结局”,这些内容的设置有怎样的逻辑关联呢?

 

        两本书跟学术论著不同的一个地方在于,它们不是依照目录和提纲进行写作,而是写作完成之后再进行总结、分类和编目。最后的分章相当于将漫山遍野的果实归进袋子,这就有一个归类分装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发现虽然平时的念头散漫游弋,但人生终归还是有一些大的线索可寻。所以,本书的各章相当于人生的各个篇目,并且具有一种历时展开的格局。我们的人生正是经受包括学习和教育在内的年少历练,经过情感洗刷、思想磨砺、人际修剪,被复杂的社会整体塑型并反过来某种程度上改造社会,才最终建构并完型自己的人生结局的。

 

04

 

Q:全书传递出您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请问您在平时是怎样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呢?

 

        人的一生从始至终需要调整自己的身心,绝没有停歇的时候。我可能比一般人更早遇到生命麻烦,也遭遇更多人生坎坷,所以调整自己的身心便很早成为一门必修课。不仅当我们还不具备抵抗力的时候,需要借助善意的途径走出自己的困境,而且即便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心力,仍然未必能够抵抗命运的捉弄,这就需要及时提醒自己度过人生的难关。一路走来,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个或分别或联合的途径,足以让一个人克艰度难:第一,每日不能停止锻炼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便难有足够的承受力,而锻炼过程又是宣泄精力、调节情绪的最好途径;第二,绝不能浪费时间,所有你暂时失去的荣耀、爱情、业绩……都将在你抓紧的时光中予以(也许加倍的)回报;第三,增加多样的爱好,每一样爱好不仅让你多一个抓住世界的触手,而且增加你感受生活美好的机会;第四,在与人为善中扩展自己,多一分想着别人,就少一分烦忧自己,因为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我中心造成的。

undefined

(张教授积极参加学校教职工篮球赛)

 

05

 

Q:您认为文学创作与哲学、哲思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至少到目前为止,哲学与文学都是通过自然语言表达的。它们之所以变成不同的门类,并且在我们的教育和研究体制中相去甚远,主要并非它们的本性使然,而是近千年尤其近几百年来我们的学科分类管理和学院化教育研究之人为需要的结果。不管在西方还是中国,文史哲曾经是不分家的,无论《理想国》还是《论语》,都既是哲学名作也是文学经典。我们不否定,哲学更多偏向于理性思考、逻辑论证、抽象表达,而文学更偏向于感性思维、典型塑造、形象表达。它们构成哲学与文学分野的自然基础和各自专精的必要前提,但是作为人性的自然需要,它们的分化对一个完整的人而言总还是某种伤害。所以,我们在人生经历中,如果能够自觉地突破某些分类壁垒,将理性和感性、逻辑和典型、抽象和形象打通,不仅助益于一个人的完整生命,即便对于哲学或文学的事业也不是没有裨益。当然,能否贯通和是否需要贯通,在于一个人的材质、命相和期冀了。

 

06

 

Q:我们都知道,您平时忙于工作,那么您是如何能够抽出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的呢?您又是怎么想到要撰写并出版《人生哲言录》的呢?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的有限写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本书严格说来也不属于文学作品。我有文学创作的梦想,但限于精力、学养、材质和寄望,估计此生也只能在文学创作的边缘徘徊了。至于时间,如果说大部头的文学创作需要集中的一段的话,像我这样的散漫写作其实有一些片刻就足够了。第一本《哲言录》的90%写于美国伯克利的一年多访学时间,大约每天3条,往返公交和午餐时间都可以构思完成。第二本《哲言录》写于2014年到2017年,大约每周两条,夜深人静便用于化解心中的块垒。到我们这般年龄,总不至于只发一些吃喝拉撒的趣事。从开始写作“说说”不久,我便意识到必须形成有点水平的表达,但最初并没有想着出版,只是想表现一下而已。但是随着积累到一定规模,就有了想结集出版的想法,算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一个交代。这意味着,第二本要比第一本更自觉地被想到出版。一想到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为心灵鸡汤的制造者,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羞惭!

 

07

 

Q:通过写作这两部著作,您取得了哪些收获?

 

首先,我认为书写在人生中具有非常特别的地位,它不仅对于那些靠脑力吃饭的人尤其靠写作为生的人是基本的能力,而且对于有文化的一般人也是修身历练、化疑解难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文科员工应该将书写甚至写作历练为一生勤耕不缀的重要功夫,而现在懒于动手成为年轻人甚至成年人的一大毛病。几十年来,从喜欢抄写(做笔记)到从事写作,我从书写中受益良多。就这两本书的写作而言,我至少感觉有如下的收获:第一,清除了心中的不少杂草,平整了心灵的土地,给心里照进更多阳光,化解了当时和以往的很多淤积;第二,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加深,以往书本吸收的和生命体验的东西能更好地熔合起来,人生的诸多层面和维度在我眼前开始更为清晰和系统;第三,历练了自己写作的耐力和做事情的韧性,管理时间、对付惰性是一个人成就自己路上最大的障碍,尽管我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第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流畅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持续写作才能维持和提高,能够表达得清楚、简洁、优美的确是一个人至为重要的能力之一,而良好的表达一定能助益一个人打开人生、事业和幸福的大门。

undefined

(去除杂草,心田开满鲜花)

 

08

 

Q:最后请您畅所欲言,谈谈对本书读者的期待和对您自己的期待。

 

每一本书都有与它的禀性相适应的读者,本书也不例外。不排除它间或在某些地方对某个年轻读者提供一些启发,但它更多是为有一些波折经历的中年人写作的。它不是严肃的人生论著,这的确有利于扩大它潜在的读者范围。但是,跟一般的心灵鸡汤有故事情节、有煽动话语不同,这本书相对干枯一些,这对它能否受到青睐是一种劣势。我希望年轻的读者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但又不要过于焦虑甚或算计自己的人生。年轻时候尽可能运用自己不可多得的精力和脑筋,向科学和人文的深处、宽处、厚处探索,以便于使自己有一个广大的心胸、丰厚的智识去容纳未来的岁月。而我自己,虽然不曾停歇,但也错过了很多机会,又未能始终抓紧,因而总有不少遗憾。所以,如果老天眷顾,能给我足够的精力、脑筋和寿命,期望自己在其他爱好之外,能在纯粹学术和业余写作两方面都达到比较满意的结局,而且它们也不要耽误我感受这个世界的美景、真情、善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地图定位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