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流俗时间观刍议
发布时间:[2018-11-14] 阅读次数:[]

 1111日晚七点,北京大学靳希平教授做客公司“纪念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建校116周年人文社科高端讲座暨名家讲坛”,在1109教室为公司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流俗时间观刍议”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公司经理张学广教授主持。

靳希平教授从手表上的“时间”和“拉着过去,指向将来”的“现在”说起,引出了对“流俗时间”概念的讨论。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对“流俗时间”作出定义:时间是一个运动的数(第四格,直接宾语格),是用另外一个运动的数(第三格)去数那个运动的数。接着,靳希平教授以伽利略的水桶钟为例,提出了arrange a clock to beat equal intervals of time(安排计时器,以便击出时间上相等的间隔)。然而,早在殷周时期,时间称谓不是等份的。人们把一天划成十份,太阳落山后夜晚时间只占其中的三份。直到西汉才出现十六时制,实现“等份”。通过考察这其中的变化,可以看到时间称谓之数的发展过程。

之后,靳希平教授谈到了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时间的说明。牛顿将时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第二类是相对的、表象的和流俗的时间。第一类时间便是哲学家关心的时间本身存在的形态duration(绵延),第二类时间则是外在的对运动变化的duration度量的结果。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大多数古代思想家认为duration离不开运动,运动又离不开物质。

直到康德哲学出现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时间是意识的活动过程,时间的综合功能是将杂多综合成整体。后来,海德格尔则认为,时间不是“我思”的结果或功能

在主讲部分的最后,靳希平教授讲述了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传统,古希腊人进行哲学研究的特点是在闲暇时做语言分析,在追问中实现“系统化”。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就“语言分析与比较在哲学研究中的应用”“流俗时间在文学中的呈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最后,副经理胡军良教授为讲座作总结。他认为,靳希平教授将流俗时间和真正时间进行区分,聚焦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三位哲学家对时间的思考,呈现出了真正的哲学思考,极具启发意义。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引导在场的青年学子能够进一步探究与“流俗时间”相关的哲学问题。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靳希平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我国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精通德语,熟练英语、古希腊语,初通拉丁语、法语,德国Tuebingen UniversityWuppertal UniversityYena UniversityLeipzig University、比利时Leuven University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出版《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等专著、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地图定位

常用链接